9月3日,是哈佛状告特朗普诉讼期限的最后一天。当天下午,波士顿联邦地区法官裁定,特朗普政府冻结对哈佛的22亿美元资助款项,属于非法行为,不得再切断对其科研经费支持。这位法官在另一起诉讼案中,还禁止特朗普政府中止哈佛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。
地方法院。
那么,这到底是藤校们赢了,还是留学继续利空?今年春天以来,哈佛大学硬扛特朗普,一直为恢复研究经费和政府谈判。特朗普此前表示,只要这名法官作出不利裁决,联邦政府将立即上诉。因为,他手里还有“牌”。
哈佛雕像。
哈佛毕竟是头牌,会为多少美金折腰呢?特朗普之前还扣下了给哥伦比亚大学的4亿美金,就迫使哥大妥协,接受政治标准的监管。而这次他要砍掉的哈佛经费规模,相当于哈佛全年预算的一半。虽说哈佛是私立大学,但每年度非政府的社会捐赠,只占全校经费支出50%左右。也就是说,哈佛有被“拦腰斩断”的资金链风险。
哥大抗议。
显然,以哈佛为大哥的常春藤名校,捍卫办学自主权的底线几乎告破。这轮抗辩或许旷日持久,要闹到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那里。而打破僵局的唯一可能,大概是双方各自退让一步,是不是有点像“对等关税”?
哈佛校长。
需要注意的是,藤校联盟私立性质,而国立、州立的高校,面对“国土安全”的大棒,则没有什么筹码。我国教育部发布的2025年第1号留学预警就称:美国俄亥俄州通过有关高等教育法案,其中包含涉华消极条款,对中美高校教育交流合作施加限制。提醒广大留学人员,选择赴美有关州学习时做好安全风险评估,增强防范意识。
白宫发言人。
开学季,美国移民局官员对中国留学生采取歧视性行动后,特朗普最近接连表态称,中国60万名留学生对美国“非常重要”,如果没有他们,美国大学系统将“崩溃”。他说美国“很荣幸”能教育中国学生,但同时强调会“谨慎地”进行审查,确定谁能来美国学习。
哈佛校旗。
说变就变——真要留学美国,私校相对保险一点。在上海,今年上海交通大学与公办名校——密西根大学之间,变更合作办学关系,在密院基础上化危为机,设立“浦江国际学院”,从捆绑式合作转型为平台式合作,探索“以我为主、以一对多”的国际化办学新模式,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到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等,各校一起开展多元多样的国际化人才在地培养。
哈佛校园。
“西方”不亮“东方”亮。在经济全球化、教育国际化背景下,非学术的干预与要挟,必然带来全世界的抵制甚至反制。没有一所大学是一座孤岛,也不能是一座孤岛天弘优配,留学预警不断利空的结果是没有人愿意看到的。
兴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